毛振华来一次小型金融危机又何妨

不要视危机为猛虎,不可为了防止眼前的小危机而积攒更大的危机

记者韩祎

中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但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不过,经济现状反映出部分危机的影子,我们离危机有多远,当危机袭来,我们是否能够安稳度过?

11月30日,中诚信集团董事长、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抛出问题:来一次小型金融危机又何妨,并层层分析中国存在的危机因素。但他坚定地认为,中国有能力应对危机,危机也并非猛虎,且不可为了防止眼前的小危机而去积累风险,积攒更大的危机。

毛振华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金融危机爆发存在四大路径,分别是:金融产品流动性丧失的危机、债务不能延续的危机、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危机和货币大幅贬值的危机。

那么,中国现阶段距离金融危机有多远呢?毛振华对此表示,中国同样存在这些酝酿危机的因素。

从宏观上来看,截至年一季度,中国的总债务是万亿元,债务/GDP是%,该数值在7年内涨幅超过个百分点,而美国用了30年才达到;同时7年间总债务的规模接近翻两番。

毛振华表示,一直以来市场有个误区,认为我国的政府和居民的负债率不算高,只不过企业债务压力过重。然而经过层层分解和结合今年的最新情况,政府债务率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居民部门债务急速扩张,这三方的债务都已经到了临界点。

一般口径上,政府部门债务率只有45.2%,这个统计不包括融资平台、产业类国企、非国有企业和居民部门。在毛振华看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实际依托的是政府信用,如果把平台债务归入政府债务考量,可以看出我国广义政府债务率则为.5%,这实际已经超过国际上政府债务率%的警戒线(美国%、德国79%、巴西74%)。

“几乎新增贷款都贷给个人了。”毛振华表示,年以来新增贷款中,居民贷款的增长比例一直在50%以上,7月份达到了98.68%。他强调,居民债务过快增长正在迅速消耗未来的增长空间,不加以控制可能重蹈企业、政府债务覆辙。

另外,信贷产出缺口显著扩大至危险区域。毛振华类比金融危机前的其他国家,它们在危机爆发前都经历了短时间内信贷产出缺口的快速扩张。其中,美国在危机前为12.4%、印尼和泰国分别是17.3%和35.7%、日本为20%。中国的信贷产出缺口已达30.1%。

毛振华还提示,投机性融资、庞氏融资占比高加深金融体系脆弱性。“什么叫庞氏融资?需要扩大债务来还本付息就具有庞氏基本特征。而很多机构根本没想过还本的事情。”他表示,企业融资用途从原来的借债投资逐步变为借新还旧,甚至到了借债还息的地步。

同时,毛振华认为要警惕金融市场杠杆交易及货币贬值引爆危机。他表示,如果人民币短期内快速、持续贬值,会加速资本外流、引起市场担忧。

但是毛振华认为,中国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比如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的GDP总额,年经济增速显著领先于全球3%的平均水平。大量有价值的国有资产总额可以覆盖这部分的整体债务。同时,中国的外债压力小,还具有强大的政府信用。

因此他抛出“来一次小型金融危机又何妨”的观点。他表示,来一次小型金融危机,不会根本改变中国经济的方向,也不会灾难性地破坏中国经济的体系。

所以,他倡议不要视危机为猛虎,不要为了防止眼前的小危机而积累风险,反而去积攒更大的危机。■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niangudus.com/clqk/22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