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济类和公共政策类的课题,往往需要获取一手资料,调研与座谈是普遍的方式,那么,如何高效的利用好调研与座谈,支撑课题结论,和经得起推敲呢?
根据近几年调研与座谈的经历,有以下感悟,总结如下:
一是前期工作:明确调研与座谈是获取最真实的情况,在开始调研与座谈之前,需要阅读足够的相关案例与研究资料,对研究问题有基本思路,并制定调研与座谈方案。方案内容要有明确的调研主题、调研对象,最好细化一些问题,便于被调研对象提前准备相关资料,提高效率。
二是实施过程:对于实地调研,要制定路线和时间线,按照方案推进,首先是实地观察与灵活交流,对实地情况有直观感受,并结合当地人员交流反馈信息,综合做出判断。同时尽可能的搜集实地调研的资料,包括文字、录像、图片等信息。在对调研对象有了大致了解之后,要快速结合课题内容,形成一些深入性问题,组织召开座谈会。对于召开座谈会,基于前期的实地调研,对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要直入主题,避免表面化问题,与调研对象负责人及信息掌握者进行深刻探讨,包含历史发展过程、现状与存在问题、期望与未来规划等,把调研对象的来龙去脉彻底摸清。
三是后期研究: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要及时梳理提取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分类罗列。对于座谈获取的发展存在问题与未来规划,要结合国内外类似案例进行比对分析,这里注意的是一定要基于调研对象的历史发展过程,要符合历史规律,分析之后,提出一系列存在问题的针对性举措,以及一套初步的规划方案。
四是征求意见:将第三步制定的调研报告与规划方案,反馈至调研对象,反馈意见一般采取座谈和材料反馈结合方式,获取到反馈意见之后,要对反馈意见进行课题组内部逐个分析,将对方案有明显提升作用的意见进行论证,然后加入方案。
至此,一项成熟的方案正式落地。在实际操作过程,往往需要多轮调研与座谈,反复修改与论证,但总体而言,把握好调研的目的、路线、要点,做到调研深刻、论证严谨、逻辑清晰,一项经得起推敲的研究成果落地不是问题。
附:企业座谈与调研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