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燃财经出品
作者
曹杨张琳
编辑
饶霞飞
现在的年轻人究竟有多爱国牌?
11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网购消费信心指数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中国消费者的网购信心、意愿、消费行为、偏好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报告》显示,不同代际人群在网络购物消费中都倾向于购买国货。
《报告》显示,虽然不同代际人群在网络购物消费中都倾向于购买国货,但对国货品牌的购买意愿存在差异。其中,00后和10后对于日后要增加购买国货品牌的意愿要高于90后群体,购买国货意愿最高的群体则是80后。
如《报告》所言,90后苗苗现在就是国货的“忠粉”。“以前都是想方设法在各个平台薅雅诗兰黛、兰蔻这些大牌的羊毛。但今年我囤了很多百雀羚的产品,还买到了一双极其漂亮的回力老爹鞋。”在这个双11期间,苗苗最大的体会便是,“不管逛哪一个电商平台,几乎都有国货专区,感觉上,拼多多上的国牌品类最全,什么都有。”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苗苗一样,穿着李宁的鞋子,拿着小米的手机,彩妆用完美日记,家电买海尔、格力……按苗苗的说法,“这些年,国牌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了。”据华扬联众《Z世代时尚消费洞察报告》显示,Z世代购买国货的平均频次达到了每年13.6次。
近两年,在抖音、小红书、知乎等内容平台上,“国牌”、“国潮”等概念风行一时。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上,令人困惑的热门话题也逐渐从“人们为何总热衷于购买国外产品?”变成了“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用国货?”一条高赞回答点出了年轻人爱上国货的真正原因,“我当下愿意支持国货,这既是我的理性选择,亦是我的感情流露。”
在这股东风之下,年,聚焦中国新生代的美妆品牌完美日记母公司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仙电商“)成立;年,李宁也掀起了中国潮流服饰设计的新篇章。另外,类似三只松鼠、韩都衣舍、御泥坊、小熊电器等国货品牌也迅速崛起。
这背后,互联网电商零售平台的大力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拼多多为例,国牌一直是百亿补贴的重点对象,今年双11期间,拼多多又推出了“11.11超拼夜”活动,不仅为国牌投入百亿补贴、万人团限时秒杀等活动资源全方位加持,还推动国货品牌深度参与到拼多多与央视、湖南卫视举办的“11.11超拼夜”活动,全面助力品牌曝光。
近年来,电商平台的竞争越来越聚焦在品牌上。业内人士表示,品牌意味着品质和服务都有保障,也可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对于平台来说,品牌越多,竞争力就越强。”
聚焦智能家电行业的新锐中国品牌追觅科技合伙人、副总裁吴鹏告诉燃财经,商业的本质就是解决了消费者的需求,新国牌的崛起恰好符合了这些需求。吴鹏强调,新国牌的“新”并不是指品牌成立的时间,而是其面向的消费群体、营销的方式以及销售的渠道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整个沟通方式和传统品牌已经完全不一样,线上渠道的迅速发展,给了新品牌绝佳的机会。
对于很多国货品牌来说,拼多多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首先,拼多多有着庞大的用户量,据拼多多最新财报显示,年活跃买家数达到8.49亿,已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其次,拼多多有强烈的意愿为国货品牌的发展提供便利,此前,拼多多身上最显眼的标签是“便宜”,但如今,拼多多需要加上“物美”两个字,也就是说,拼多多希望用户有良好的购物体验,更多的品牌必不可少。
最后,拼多多具备改造供应链的能力,众所周知,拼多多一直致力于发展C2M模式,这对与国货品牌来说,是最佳选择。品牌方只需要专注于设计和生产环节,打造出符合国人审美的产品,其他的营销推广等环节,就可以交给拼多多完成。
年8月入驻拼多多的立白集团,目前已在平台开设立白、好爸爸等多个知名品牌官方旗舰店。小家店品牌九阳年在拼多多开设旗舰店,首批就开设了包含厨房小家电、炊具、水家电3家专业旗舰店。九阳方面表示,拼多多非常鼓励商家打造新品牌,希望商家为用户提供生活所需的同时,用贴心优质的服务、充满趣味的玩法和实惠的活动不断升级用户的体验。
易观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应涛对燃财经表示,无论是“新国潮”、“新国牌”还是“新国货”,都是一种短期现象或者是被营销出来的现象。它是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90后、95后消费者消费力量的崛起,而出现的一种对中国文化以及对社会的认同。
“拼多多等平台属于社会化资源,所有品牌都可以用,真正能脱颖而出的,质量、设计、文化,三者都需要很强,缺一不可。”
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国货
从“拼单”入坑后,90后的苗苗已经成为了拼多多的“死忠粉”。以前喜欢通过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购买水果等农产品,但今年双11,苗苗发现,拼多多里的国货“真香”。
苗苗从高中开始化妆,当时彩妆产品几乎都来自日本和韩国。“当时好像国内就没有这种所谓的彩妆品牌,都是一些类似‘白牌’的东西,根本不敢买。然后欧美的牌子又相对来说价格较贵,日韩就成了必然选择。”
但随着近两年国货彩妆的崛起以及“成分党”之风的吹起,苗苗的护肤观彻底发生了改变了,并在三年前“入坑”了国产护肤品。
“那时候正赶上我换用一款国外大牌护肤品,却意外皮肤过敏了,上网一看才发现很多美妆博主测评他们家产品,说成分不安全。”于是,她开始跟着美妆博主一起学习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