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脚本我对品牌联名的理解

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941903.html

前期视频号直播脚本整理系列之13/40:

直播时间:.12.21

主题:品牌联名1

hello,hello,我是CK,这是我在视频号直播的第21场。从本期开始,我们会用6-7期和大家一起讨论下品牌联名的方法论研究。这个内容是以去年5月份在女子刀法社群做的一次分享为蓝本,进行一部分的内容优化和扩充,希望能够讲的更通俗易懂一些。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两块内容:

为什么要做品牌联名?凡是有因必有果,我们做一个事情,一定是因为它有价值。因此这个部分的理论研究虽然比较枯燥,但是很重要。

如何做好品牌联名?有没有约定俗成的规律可循?简单的说我们既要知道为什么品牌联名,也要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理论真正落地。

今天的内容属于第一部分即为什么要做品牌联名?内容偏向于理论讲述,比较枯燥。但是如果搞不清楚底层逻辑,我们在实际操作品牌联名的时候容易走偏,这也是很多品牌做联名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因此内容是枯燥了一些,还请大家忍一忍,我们也会尽量争取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一些。

1

关于品牌的定义

品牌联名,顾名思义,就是品牌的联名。因此要谈品牌联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品牌。

关于品牌,市面上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最有腔调的是哈佛大学麦克纳教授,他认为品牌是创造和传递一种生活标准给用户。个人比较偏爱AMA的解释,也就是PPT里的这种:品牌是通过品牌元素的组合,用于识别销售商的产品或服务,方便用户将它们与竞品区分开。这里的销售商,既包括实物品牌(如农夫山泉),也包括服务品牌(如美团外卖)和零售商品牌(如沃尔玛),它们的基础逻辑是一致的。

这里涉及到一个基础概念:品牌最初是更有利于销售商的,他们希望能够与竞品形成差异化,避免顾客找不到他们。那么用户为什么要去辨认一个特定的品牌呢?显然是这个品牌能够带给用户不一样的价值,因此我们认为品牌的本质是有价值的辨识度。

品牌能够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价值,这个点很容易理解,比如农夫山泉随处都可以买到,海底捞的服务很好,京东的物流速度很快。因此用户选择这些品牌,是因为它们能够很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你急着用一个东西,在京东上买会比淘宝更有时效性。

如果我们认可这个定义:品牌的本质是有价值的辨识度,那么就涉及到两个关键词:

关键词1:辨识度

所谓辨识度,就是品牌与竞品的差异性,能够让用户更清晰的记住、更简单的辨认。因此越成熟的品牌越重视这一点,比如麦当劳大大的M,耐克的对号。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研究下奔驰LOGO的变更历史,现在的三分圆标是逐渐进化而来的,核心目的是降低用户的记忆难度。

当一个品牌试图山寨或者抄袭时,第一步通常是在辨识度尤其是视觉符号上进行精心的模仿,如康师傅和康帅傅,比如极其相似的包装。这是利用了强势品牌的信号泛化获取到销售机会。但当品牌想建立独立的影响力时,这种操作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障碍。

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下中国运动鞋/汽车品牌的LOGO,很有意思。更多辨识度的内容我们在《脚本:感官营销》中已经讨论了很多,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关键词2:有价值

有些品牌请知名的设计公司,花费不菲设计了一整套视觉系统,但这样的品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品牌,只是一套符号而已。因为它们虽然也具有辨识度,但是对于用户来说是没有价值的。这种辨识度并不代表某种用户价值,这才是品牌建设最为残酷的地方。

对于用户来说,没有价值的品牌就是白牌,是和阿猫阿狗品牌没有什么差别的。因此建立辨识度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更关键的是如何关联对应的用户价值。

因此关于品牌的价值,我们认为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很基础: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当用户没有特别的消费偏好时,品牌就成为用户降低决策成本的一种选择。因为选择熟悉的品牌是风险最小的。

这一点在轻决策区间的产品消费上最为明显,面对不同的洗衣粉,花王更容易被选择,面对不同的抽纸,清风更加容易被买走。同理,在电商市场中,南极人的品牌授权更多集中在服装等品类,大多在元以内的轻决策区间。南极人这个熟悉的品牌很容易帮助产品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们认为所有的品牌都有帮助用户降低决策成本的作用,但是当产品的价格上升到一定的程度,用户会基于性价比的感知选择更便宜的非知名产品,由此限制了品牌的盈利空间。为了获取更大的溢价空间,品牌的第二个价值是内容载体,即作为一种具有高辨识度的符号,可以帮助用户表达或者传递某种内在的价值观,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品社交属性。

2

关于品牌的社交属性

接着上个部分的内容,我们认为用户存在着自我身份的认定需求。即当用户跨越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生理需求层次(生存和安全),就会进入到精神需求的层次(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此时的用户希望能够形成自我的身份认定,通俗的说:对内我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社交场景,别人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实现这一点,品牌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以用户对外的社交场景身份认定为例,比如一个女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温柔、时尚的女性,比如一个男生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潮酷或者稳重成熟的,这些都是一种自我身份认定的需求。

对于用户来说,设定自我的社交形象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周围的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为了实现这一点,用户需要一些中间介质帮助自己与周围的社交人群进行沟通,即周围的人通过这些中间介质,就可以很自然的联想到用户也具有这样的精神特质。

做个简单的梳理,用户希望在社交场景中建立某种自我形象时,就需要释放某些信号,周围的人接收并识别了这些信号后,双方达成了一个共识。这里的关键是信号的共识,即社交人群要对于用户采用的信号所代表的含义是清晰的、没有异议的。

比如时尚,一个妆容精致,发型合适,穿着得体的女生,很自然会被人认为是时尚的。妆容、发型、服饰就是用户与社交人群沟通的信号,也是她们关于时尚的共识。

如上文所述,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辨识度,品牌的价值如果是基于某种社交场景形成共识的符号标签,那么品牌满足用户的不仅仅是生理需求,而是包含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比如穿香奶奶、背LV、开玛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

这里面最需要强调的是共识,比如前面直播讨论过的问题:一个人花了几千大洋买了一身潮牌,如果周围的人一点反应都没有,大概这个用户再也不会去光顾那个品牌。什么是价值,只有品牌所代表的特质被周围的人认可,才是有价值的。这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很多商业现象:为什么BOY、Supreme的LOGO会那么大?为什么LV会用LOGO布满整个包包?这个点在前面的直播里已经讲过一次了。

很有意思的是,产品溢价越高,它们在产品辨识度上的需求越强烈,当价格上升到奢侈品的层次,这种需求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比如豪车夸张的外形设计,我们不会见到一个豪车的外形与卡罗拉差不多,因为这不具备高的辨识度,或者说产品不具备用户愿意为之付那么多钱的高辨识度。

3

小结

为什么要花专门的篇幅梳理品牌的基础概念呢。如果品牌是一种有价值的辨识度,那么我们除了常规的视觉设计之外,还要考虑品牌的内容价值构建,如果这不足以满足品牌的溢价需求,我们就需要反向考虑对于视觉甚至是五感设计进行重组,这是个关键点。

我们在前面的直播中讨论过品牌资产积累的三种途径。所谓品牌资产,是指品牌价值在用户认知中的积累。三种基本的途径是品牌资产的继承、次级联想和与用户直接沟通功能利益。其中次级联想是最简单快捷的方式,也是品牌用外部合作的方式,缩短品牌建设周期的主要方式。这种操作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我们要想清楚品牌对于用户的价值是什么?

品牌联名是次级联想比较经典的一种应用方式,因此合作对象的选择一定是服务于品牌的价值建设。目前流行的什么火就和什么联名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懒政。

我们用个人形象的设定来类比,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人设。树立人设最重要的是持续稳定的一致性。没有人能够接受这一周某人玩古典、下周玩嬉皮,上周扮成熟。同理,作为一个品牌,用户也很难接受这个月与潮牌联名,下个月与老字号联名,上个月与迪士尼联名。这些联名能够为品牌带来什么,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点。

如果品牌联名带来的内容是混乱的,品牌又怎么能够在用户认知中建立一种清晰的价值观呢?我们建议大家都要好好想一想这一点。

前期视频号直播脚本整理系列之14/42:

直播时间:.12.22

主题:品牌联名2

hello,hello,我是CK,这是我在视频号直播的第22场。上一期我们讨论了品牌的定义:品牌是一种有价值的辨识度,其中涉及到两个关键点:

品牌必须具备辨识度。模仿甚至高仿其他品牌是无法形成独立的品牌辨识度的。这种做法也许起步比较快,但成长的持续性是有限的。

用户认可的是基于辨识度的消费价值,无论是降低用户决策风险,还是帮助用户释放社交信号,都是一种品牌消费价值的具体表现。不同的是前者的建设周期更短,但品牌溢价空间有限;后者则相反。

基于品牌的定义理解,我们来讨论一下品牌价值链模型,这也是一个比较基础的市场营销模型。

1

关于品牌价值链模型

如果我们认可品牌是一种有价值的辨识度,那就涉及到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如何让用户认可品牌的辨识度?如何形成品牌价值与辨识度的绑定关系?

这里涉及到一个比较基础的模型:品牌价值链模型。它出自于《战略品牌管理》,这本书也是我一直推荐的,对于品牌建设的阐述是比较系统的。

根据品牌价值链模型,企业建立品牌,即建立一种有价值的辨识度,主要通过两个步骤:

品牌通过营销活动影响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并逐渐积累形成品牌资产。这个很容易理解:耐克是运动鞋、可口可乐代表可乐,网购的第一反应是淘宝等等。这都是企业通过长期的用户沟通形成的认知沉淀,即品牌资产。

当品牌资产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用户对于品牌的偏爱。一旦用户有了需求会很自然的想到品牌并且购买。这个逻辑其实很简单,对于一个陌生的消费,我们总是会选择一个熟悉或者知名的品牌作为优先的对象,以此来降低自己的消费风险,这也是一种人性。

比如一个女生希望炫耀一下自己的富有,是背一个香奶奶比较有效果?还是选择一个国内并不知名的欧洲ABC品牌呢?显然是前者,这也是奢侈品电商做不起来的原因。用户不去购买一些非知名的奢侈品,最大的原因并不是价格,而是产品无法为自己带来奢侈品应有的社交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niangudus.com/gsyq/2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