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我看到许多企业爆出现金流紧张的新闻,又听说有认识的朋友被降薪,太扎心了!”在一家培训机构做老师的张萌萌说,“现在手里稍微宽裕了,经济大环境也好,一定要想办法多赚点钱。”
疫情给你的财富管理方式带来了哪些变化?近日,据腾讯理财通发布的《后疫情时代国人财富管理报告》显示,自国内疫情爆发以来,过半数受访者因疫情被迫减少生活支出,不过好在,超过八成的居民对未来一至两年的收入增长持乐观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节流”的同时,“开源”也是居民应对经济压力主要手段,至于收入增长的渠道,绝大多数受访者首选方式还是通过投资理财,其次是副业。投资专家对此表示,疫情导致居民消费心理发生较大改变,疫后居民储蓄意愿有所增强,表明危机发生后居民的安全意识普遍强化。
财富观因疫情改变
投资理财成保值增收主要途径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对于财富的认知是开源节流、制节有度。疫情不仅让人们知道了“家有余粮,心中不慌”的道理,更让很多人知道,正确的财富观念是从生活的细节里体现的,关键的时候,这些养成的习惯真的可以保命。
“平时习惯了花钱大手大脚,而且总认为自己有赚钱的能力,所以根本没考虑过攒钱这个问题。”95后赵婷婷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自己对于金钱的认识和观念发生了改变,现在终于知道“不仅要学会省钱、攒钱,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赚钱的能力”。
赵婷婷大学毕业后开了一家美甲店,刚开始生意不错,每月基本能挣两三万元。可疫情的到来,却让她的生意举步维艰。“以前觉得美甲是刚需,并没有专门去了解其他的增收渠道,现在看到投资行情这么好,现在才发现其实还可以用‘钱生钱’。”赵婷婷表示,最近她特意花时间了解了各种投资理财增收的方式,证券、基金、黄金等方式对她这样的初学者而言门槛太高,像理财通等投资理财平台则更加适合。
进入七月,A股再次罕见连续5天成交额破万亿,沪指短短7个交易日涨多点,涨幅近15%。A股市场被外资持续看好,而在大洋彼岸,上周,美国公布的大部分财经数据表现不错,黄金的价格有望再次上行,并突破的上周高点。
理财通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出了市场所反应出的投资热情,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补充。在计划增收的各种途径中,41.3%受访者考虑通过“投资理财”进行增收。
储蓄存款的流动性很高,也最让人没有安全感。面对通货膨胀,没有丝毫的抵御能力。尤其是对于像赵婷婷这样现金流充裕的个人而言,利率下行、购买力下降,如何让资产保值是疫后经济复苏最需要考虑的问题。疫情之后,选择资产保值,收益稳定的投资理财产品,是应对通货膨胀的首要目标。疫情还在全球肆虐,通过投资理财获得稳定收益是预防出现“余震”,影响自己今后生活的关键。
居民投资理财倾向稳健
增加潜在高收益资产配置比例成趋势
“房贷、车贷可以延期,但始终得还。”一位中学生家长李志辉这样说,“年轻人可以‘月光’,但我们每个月都必须精打细算,要会理财,不然遇到事就真的慌了。”
每年年终,李志辉总会和妻子商量着将年终奖的一部分存在银行里,为正在读书的孩子留下一定的积蓄。从去年开始,由于银行利率降低,夫妻俩一商量于是决定选择收益率更高的方式进行投资。
“银行利率下降,意味着其他理财投资的机会来了。”李志辉表示,虽然疫情让他更倾向于选择稳健型的投资方式,但他觉得整体的投资理财预期是向好的。“从最近的行情看,无论是买股票,还是在腾讯理财通上买基金理财产品,都给我带来了不错的理财回报,如果这样的行情继续下去,我打算年底的时候换一台新车。”
张萌萌也透露,自己把平时收入不高开销也大,看着周围的人在赚钱,自己也想稍微尝试一下风险不要太高的理财方式,好存下一些钱用来应急。“在理财通上购买的理财产品可以针对我的需求定制,推荐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稳健型的,目前看都有不错的收益。”
据介绍,腾讯理财通可以通过宏观基本面、行情等专业分析,以及与基金经理调研,长期跟踪理财产品的表现,精选出波动率低、回撤低、长期回报好、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稳健的产品推荐给用户,助力用户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实现财富增值。
腾讯理财通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出了疫情对人们的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71.7%的受访者表示疫情过后将在投资理财中更趋于保守,增加稳健型资产的配置比例。还有超过10%的受访者表示将更为激进,增加成长型资产的配置比例。
腾讯金融科技智库首席投资专家刘明军表示,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跟环境的变化相比,又往往是滞后的。无论是稳健投资者还是激进型投资者,在投资时都应该做长期打算,并做好资产配置,在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下,投资者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潜在高收益资产的配置比例。
低利率将成为新常态
专家:居民资产拥抱大权益时代已来临
“我现在工资还不错,没有必要投资理财,把钱存起来就行。”在不少人看来,把钱存到银行,以后靠利息就能滋润的生活。事实上,随着疫情的全球性爆发,各国央行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利率中枢持续下行。未来低利率将成为新常态,给居民家庭的财富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
而市场高热度下,近期多家基金公司推出的重磅产品,募集规模超百亿。以7月6日开售的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为例,其首募规模约为.5亿元。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7月初,今年可统计的只货币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仅约为0.89%,较年同期的1.11%下降了0.22个百分点。就7日年化收益率而言,超四成产品已“破1.5”。而今年以来已成立的只新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达1.万亿元。
货币基金不香了,权益型基金正成为居民配置股票等潜在高收益资产的主要途径。据统计,
48.8%受访者将金融资产配置到公募基金上,当考虑配置成长型资产时,有44.4%的受访者选择混合基金,37.9%受访者选择股票型基金,20.8%的受访者选择了股票指数型基金。
如今,个人投资者可以买理财、投保险、选基金、囤黄金、进股市……理财意识空前觉醒,不过,稳定的货币基金收益大滑坡,在疫情之后如何理财更加合理?
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近期A股市场做多热情高涨,沪指创下近两年新高,源于国内疫情防控与经济修复均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经济基本面韧性十足。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下降,居民存款搬家入市意愿强烈,居民资产拥抱大权益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