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鲟首次实现天然水域自然繁殖实验研究员

封面新闻记者伍雪梅伍勇

年7月21日晚,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andNaturalResources,IUCN)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

今年3月19日,在“长江鲟野化繁殖实验”中,20尾成熟的长江鲟雌雄亲鱼被研究人员放入长江四川宜宾江安段的天然水域,“生活”在空间大小为45立方米的网箱内。两天后的21日,研究人员从水下监控中,首次发现了这批长江鲟自然产卵的情况。随后几日,这些长江鲟鱼卵陆续孵化出鱼苗。这标志着,此次实验成功了!长江鲟被宣布“野外灭绝”八个月后,在天然水域首次实现自然繁殖。

已孵化出的长江鲟鱼苗。(杜浩供图)

研究人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了长江鲟具有野外繁殖的本能,为长江鲟栖息地修复和野外种群的重建,建立了实践基础,迈出了关键一步。

20尾长江鲟亲鱼放入长江,天然水域内实现自然繁殖

长江鲟是长江珍稀旗舰物种。“长江鲟野化繁殖实验”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牵头,联合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等开展的一次实验,是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等指导下进行,还得到了宜宾市、江安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杜浩是此次实验的牵头主持人,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周亮等人也全程参与其中。

长江鲟鱼卵。(杜浩供图)

3月27日,杜浩在去湖北参加中华鲟保护活动的路上,对此次长江鲟自然繁殖,他心中的激动之情仍未消退。同一时间,谈起这次实验,正在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的周亮也十分兴奋。

据他们介绍,这次实验的20尾长江鲟亲鱼被放入江中,个体长约1.2米至1.4米。两天后,这些亲鱼开始产卵。26日,鱼卵已孵化出了许多鱼苗,鱼苗体长约五六毫米,犹如小蝌蚪一样,有小小的尾巴,通体白色。

长江鲟鱼苗呈白色,并有小尾巴。(杜浩供图)

“此次实验的长江鲟受精率在54%左右,孵化率也很高,从挑选出来的好卵孵化率来看是70%左右。”杜浩介绍,亲鱼已经到了大量出苗的时候。目前,为了保证这些刚孵化出来的长江鲟幼苗的安全,研究人员将一部分鱼苗放进江水里面,另外一部分放在新购买的水族缸里面。

“我们一个团队一起来做这个事情。我不在宜宾这几天,都随时在和现场的伙伴们交流。当从手机上看到鱼苗孵化出来时,很兴奋和激动。”杜浩说,实际上,他们一开始对放进江里的长江鲟能否产卵感到惴惴不安。“第一天把鱼放到野外环境时,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晚上我们都没睡着觉,有焦虑,有兴奋,有期盼。”当在监控中看到鱼受精了,就知道应该可以出苗。“现在,看到鱼苗孵出来了,并且很健康,那就说明实验圆满成功。”

这一次为什么要将亲鱼圈在网箱内?周亮告诉记者,近年来,研究人员陆续在长江放流了许多长江鲟亲鱼,让它们自由生长,但总是无法监测到它们在江里的情况,所以就专门做了这次能监测到的实验。“当时亲鱼放下去,水一冲,它们就有反应了,大家都很兴奋。”

此次实验的网箱放在长江里。(伍雪梅伍勇摄)

长江鲟具有野外繁殖的本能,迈出长江鲟种群重建关键一步

杜浩表示,这次实验的成功有两个方面的证明意义,第一个是证明了长江鲟具有野外繁殖的本能,第二个是为长江鲟栖息地修复和野外种群的重建,建立了实践基础。

随着实验成功的消息发布,杜浩身边的很多专家、同事、朋友给他们发来祝贺并给予肯定。他说,团队从年到现在,每年都在室内做这个实验,摸清楚了长江鲟的需求,如今是在外面给它创造了一些条件。“这个成果在不了解的人看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是很难的,不是放几条鱼就可以产卵,要经过很多年的研究才行。越研究,才越知道难能可贵。”

对于从事了几十年珍稀鱼类保护和研究的周亮来说,此次实验成果也意义非凡,证明只要长江鲟是成熟得比较好,有一定的密集度,有一定的流水环境,它就可以野外产卵。

此次实验的江段。(伍雪梅伍勇摄)

据了解,今年2月28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已连续多年没有监测到中华鲟、长江鲟自然繁殖行为,将实施中华鲟“陆-海-陆”仿生活史接力保种,开展产卵场江段自然繁殖实验,防止野外种群灭绝。此外,为全面实施水生生物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农业农村部商国家发改委、中科院印发《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实施期限年到年,也就是“十四五”期间,加强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和栖息地保护修复工程,推动长江江豚、中华鲟、长江鲟等珍稀物种拯救行动有关保护工程项目落实落地。

合适的江段可以创造产卵繁殖环境,逐渐保证种群的重建

3月23日,工作人员正在江边挑选鱼卵。(伍雪梅伍勇摄)

“这次实验迈出了长江鲟种群重建的关键一步。”杜浩分析,以前他们做了很多实验,包括放流了数百尾长江鲟在江里面,但是都没有见到繁殖。“大家可能就觉得长江鲟没希望了,有可能它的本能就消失了,不能够繁殖了,以后再怎么放流都没有用。”这次实验成功后表明,繁殖诱导的理论模型是可行的,也从实践上证明了只要给长江鲟营造合适的条件,它确实是可以实现自然繁殖的。

“长江鲟既然在野外环境里面可以产卵,也通过人工创造环境可以产卵,那么,研究人员在了解长江上游的栖息地环境以后,可以把整个栖息地进行评估,合适的江段就可以创造产卵繁殖的环境,逐渐去保证种群的重建。”杜浩表示,繁殖实验还要重复进行。现在他们估计有一批鱼还没有产卵,正在继续诱导,看能否产卵,预计四月初会起鱼看状况。下一阶段,可能还会再放几尾鱼看看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环境、种群参数等。

江边停放的实验用车。(伍雪梅伍勇摄)

(来源:封面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niangudus.com/jbxx/25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