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李振
一杯啤酒里的节会经济
图①:啤酒城内随处可见的“哈舅造型。
图②:在精酿啤酒畅饮展区,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精酿啤酒知识。
图③:游客在“哈舅妈造型前留影。
扫码看蹲点调查专题报道
夏天,是属于啤酒的季节。今年夏天,全国个左右的城市已经、正在或计划举办自己的啤酒节,占全国城市数量的近三分之一。
放眼节会经济发展历程,无论是北国还是南方,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乡野山村,各地举办节会活动热情持续不减,但拥有持久生命力且影响力与日俱增的为数不多。青岛国际啤酒节却与众不同,是其中的佼佼者。创办31年来,青岛国际啤酒节从一个地方小型节会发展成为如今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第31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举办之际,记者来此探寻一杯啤酒里的经济故事。
专业化运作,“专职管家”破题啤酒城常态化运营
7月16日晚,第31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式在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开幕。游客们品尝美酒红光满面,商家们则在此起彼伏的“已到账”支付声中乐开了花。
“啤酒节期间营业收入比平时要高出10倍以上,每日营收至少几十万。”青西金啤大篷负责人、青岛金沙滩精酿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宏伟笑意盈盈。
“七八月是青岛的旅游旺季,酒店入住率啤酒节期间几乎达到%。”近一个月,海都大酒店前台经理都在忙着接待接踵而至的入住游客。啤酒节的溢出效应甚至蔓延到距离主会场30公里的古镇口,当地客房民宿一床难求。
借啤酒节组织营销策划早已成为主管部门的常规操作。今年啤酒节开幕前,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副局长张经林和同事们早早联系好新区23家商超和20家餐饮企业开展啤酒节联合促销。“目前来看,参与企业在原本旺季销售额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浮。”张经林透露,以综合体澳乐购为例,截至7月20日,客流量较啤酒节前增长34%,销售额实现万元,较节前增长23%。
按照惯常观察,节会活动现场往往难免有些脏乱,但金沙滩啤酒城却给记者留下了整洁的印象。
7月19日深夜,记者从啤酒城核心景区走到西出口:一路上,没有随意丢弃的包装袋、啤酒罐、竹签子、吃剩的食物,让人不敢相信这里刚经历了一场以啤酒为主题的市民游客大欢聚。
“达到这种水平的整洁,青岛啤酒节是怎么做到的?”次日上午,面对记者的疑惑,青岛黄岛发展集团青岛西海岸啤酒文化集团(以下简称“啤文公司”)总经理王传奕说:“是专业化运营和它所带来的管理效率提升。”
垃圾清理不及时、厕所前排长龙……一些大型节会管理漏洞屡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