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小小庭院潜力大

小小庭院潜力大

英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按照市老促会《关于开展革命老区庭院经济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英山县老促会及时召开会议,制订调研方案,组成调研专班,于4月上旬对杨柳湾镇的东夹铺、烂柴河,陶家河乡的杨家河、长岭岗,金家铺镇黄林冲等5个村的庭院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庭院经济发展现状、主要特色、存在问题,通过征求意见,分析研究,提出了庭院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英山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也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著名苏区县。全县版土面积平方公里,辖3乡8镇、个村,14.65万户39.51万人。统计公报显示,年,全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8.23亿元,茶园17.73千公顷、产量2.86万吨,药材面积12.71千公顷、产量3.13万吨,蔬菜面积7.23千公顷、产量20.42万吨,板栗面积0.71千公顷、产量0.52万吨,牲猪、牛、羊等畜牧业产值7.99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近年来,英山县立足茶、药、果、蔬等特色产业,不断落实党的惠农政策,采取扶助支持各项措施,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利用家庭院落、闲置土地等自然资源,多形式、多层次发展庭院经济,使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家庭的“增收园”,推进农业发展的“助推器”,激活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据调查了解,全县庭院经济年收入10万元至百万元的农户逐年在增多,仅民宿48家,其中4家被评为市级精品民宿,特色农家乐家,家庭休闲茶园、农耕体验园、果蔬采摘园等旅游+农业融合项目也成为庭院经济的新业态,全县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村群众达到余人,乡村旅游带动10万人吃上了旅游饭。全县庭院经济发展总体向好,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新业态日趋丰富,经济质效明显提升,庭院经济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二、主要特色

这次专题调研了3个乡镇5个村,既有丘陵岗地村,也有偏远山头村,其中有茶叶专业村、药材种植大村、养殖重点村、果蔬生产大村,在全县庭院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以茶叶为特色的庭院经济型。杨柳湾镇烂柴河村,地处3A景区万亩茶叶谷核心区,是典型的茶叶专业村,山山皆绿色,处处是茶园,天天念茶经。全村9个村民小组、户人。现有茶园面积亩,占全村耕地面积99.8%;种茶户户,占全村总户数92.2%,其中50亩以上的3家、20亩以上的15家;茶叶加工店11个,其中日产干茶公斤以上的有4户,全村茶叶年综合收入万元。

以养殖为特色的庭院经济型。杨柳湾镇东夹铺村,位于县城以北5公里,国道贯穿全村,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全村8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面积亩,山林面积亩,是全县养殖重点村。现有养鸡场3个、蛋鸡4.5万只;养猪场15家、年出栏-头;养牛场2个、商品牛头;养鸭场1个、成品鸭只;蜜蜂养殖户2家、年产蜂蜜多公斤。

以药材为特色的庭院经济型。陶家河乡杨家河村,是全县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重点村,版图面积9.6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户人,山村面积亩,耕地面积亩,其中虎杖亩、苍术50亩、天麻20亩、茯苓亩,是英山道地药材茯苓主要产区,年产茯苓20万公斤。全村菌种培育茯苓和天麻等中药材加工户40多家,年产菌种20万筒,中药材加工60吨。陶家河乡长岭岗村,地处鄂皖交界,是英山最偏远的山头村,也是中药材种植、加工大村。全村版图面积12.4平方公里,12个村民小组,户人,山村面积10亩,耕地面积亩,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亩,杜仲亩、天麻80亩、茯苓亩、苍术50亩、黄金50亩、油茶亩、茶园亩、经济林果亩。全村60%以上的村民从事中药材和油茶种植,年收入超过50万的有3家、20万元以上的15家、10万元以上的40多家。

以果蔬为特色的庭院经济型。金家铺镇黄林冲村己作为全镇庭院经济发展示范试点村,10个村民小组,户、人,山林面积0亩、耕地亩。年引进神峰山庄流转土地80亩,种植大棚蔬菜,后引进多家市场主体种植辣椒50亩、葡萄30亩、猕猴桃60亩、虎杖亩、生态水稻亩等,带动50户种植南瓜、土豆30亩,年产量3万公斤,帮助农户就地务工,每年人均增收超元。带动发展小型养猪场2家,年出栏肥猪头,年收入80万元。发展制作手工油面30户,年加工油面达13万公斤以上,吴又辉家年制作油面1.5万公斤,加上经营小商店,年收入10万元以上。年,全村农牧业产值近万元,人均纯收10元。

5个村交通和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发展经历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有长短,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班子过硬,思路明确,同频共振产业兴。事实证明,哪里村级班子过硬、战斗力强,哪里的庭院经济就发展得快,发展得好。这次所调查的5个村能够坚持结合自然条件和农户庭院空间、劳动力等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5个村都制订了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家庭产业发展计划,重点产业分布图,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带领群众实现增收的突破口来抓,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民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每年都组织1到2次种养加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举办2-3期农村技能培训班,80%以上的村干是种养加能手,70%的党员是庭院经济的发展大户,一些群众反映说,有村干领着我们干、有党员帮着我们干,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一门心思搞发展。黄林冲村“两委”先后引进神峰山庄、煜峰土特产公司、万家丰公司等5家市场主体,采取上门收购、订单农业方式,组织和引导村民进行大棚蔬菜种植和葡萄、猕猴桃等水果生产,带动了全村庭院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长岭岗村村委委员金小河,是一名退役军人,他在鲤鱼尖上开发药材园,种植50多亩苍术、白芨、杜仲等药材,年收入约20万余元,成为全村药材种植大户。并通过成立药材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全村药材生产,使全村药材种植面积达到多亩,村民80%的收入来自药材种植。

二是依靠政策,因地制宜,带头致富敢创新。东夹铺村养鸡大户余林,一直与妻子一起在外地打工。年,当他了解到英山出台了扶持家庭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遇,毅然决然与妻子一同回到家乡,在村“两委”的支持下,贷款万元、自筹8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0平方米的自动投料、自动检蛋、自动排粪、自动除臭的环保型现代化鸡场。年正式投产,可养蛋鸡3万只,现存量2只,每年销售鸡蛋30万公斤,实现收入万元。鸡场长期安排务工人员3人,带动周边农户60余家年增收入1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烂柴河村一组茶叶专业户陈进学,6口之家种茶20多亩,在国家政策资金扶持下,自己还投资60多万元建起茶叶加工厂。他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多次改进调试,建成一条半自动化茶叶加工生产线,使每天毛茶最大生产量达到公斤,年产干茶8万公斤,实现制茶年收入30多万元,收购附近茶农茶草近40万公斤,基本做到了“应收尽收”,较好地解决了当地茶农“卖茶难”问题。

三是用好资源,科技支撑,做大做强实力增。长岭岗村中药材种植大户储昭友就是一个依托资源、依靠技术做大做强家庭农场的典型代表。他创办的角儿尖昭友家庭农场,地处海拔1多米的角儿尖半山岭上,山林面积大,烟霞氤氲,水清泉洌,气候偏凉,适宜中药材种植,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陶家河乡药材发展风生水起,使他这个十几岁就闯市场、销药材的“卖药人”蒙发了种中药材发家致富的念头,开始他用传统的方法种植天麻,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年天麻面积达到多亩,产天麻多公斤,年收入10万余元。他为了提高天麻产量,增加收入,专门购置电脑,请专业人员指导,建立了高标准天麻育种室,还在手机上建有天麻种植加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niangudus.com/gsjj/2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