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定义,从狭义和广义状态下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性高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根据企业创新绩效的已有研究,创新绩效的定义可以分为狭义定义和广义定义。狭义定义是指企业将发明创新导入市场的程度,广义定义包括了从思想的生成一直到将发明导入市场的全过程。由创新绩效的定义可知,全面衡量创新绩效较为复杂,因此,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学者根据研究需要和数据可得性采取了不同的衡量方法。总体而言,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可以分为单一指标和多重指标。

Hagedoom和Cloodt通过考察RD投入、专利、专利引用和新产品发布四个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发现,不同指标之间存在相互重叠的问题,因此通过多重指标来衡量创新绩效并不合理,提倡通过单一指标进行测度。温成玉和刘志新在测度高技术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时,认为专利具有独创性、独占性和排他性,能够较好的测度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因此将发明专利数作为创新绩效的替代变量。

严焰和池仁勇指出,新产品销售收入直接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收益,能够较好地测度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因此选择用新产品销售收入来衡量企业创新绩效。李政和陆寅宏在对比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过程中,认为专利数指标具有通用性、一致性和可获得性等优点,因此,选择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数量作为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

然而,更多学者认为单一指标无法全面衡量创新绩效水平,更加倾向于通过多重指标从不同方面对创新绩效进行衡量oGovindarajan和Kopalle提出了衡量企业创新绩效的五个标准,包括企业是否通过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是否通过创新发展新产品、是否通过新产品获取可观利润、是否开发新技术、是否购买新技术或新设备。

Alegre和Chiva为了全面测度创新绩效,从创新效益和创新效率两个方面对创新绩效进行考察,其中,创新效益包括了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等指标;创新效率包括平均成本、平均开发时间等指标。Cooper和Kleinschmidt在测度创新水平时更加重视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选择了财务绩效、市场影响和机会窗口三个指标对产品创新绩效进行全面衡量。

Jimnez-Jininez以创新的广义定义为依据,选择从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管理创新三个方面选取指标对创新绩效进行测度。同时,国内学者也对创新绩效的测度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张方华在测度企业创新绩效时,借助调查问卷获得数据的方便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创新产品成功率、年申请专利数和新产品产值占销售额的比重三个指标来衡量长三角地区家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

钱锡红等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更加广阔的视角选择了5个题项进行测度,包括在行业内率先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在行业内率先应用新技术、产品改进与创新有非常好的市场反应、产品包含一流的先进技术与工艺、新产品开发成功率非常高,从而对深圳市IC产业的典型企业创新绩效进行了有效测量。

陶锋在测度长三角代工制造企业的创新绩效时,考虑到代工企业创新主要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因此选择了生产工艺改进的程度、产品开发设计能力提高的程度、产品质量改善的程度、市场营销能力提高的程度、公司绩效改善的程度5个指标来对创新绩效进行全面测度。陈艳和范炳全为了测度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以问卷的形式,从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开发成本和专利申请数量3个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衡量。

通过对已有创新绩效文献的总结可知,为了对创新绩效进行全面的衡量,学者们更加倾向于通过多重指标从多个角度衡量,指标的选择一般考虑三个方面:①选择企业创新过程指标来测度创新绩效。采用的指标包括RD投入、生产工艺改进、平均开发时间和企业技术活动等指标。

②选择企业创新产出指标来测度创新绩效。采用的指标包括专利申请数量、专利引用数量、新产品发开数量和创新产品成功率。③选择企业财务指标来测度创新绩效。采用的指标包括新产品销售收入、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主营业务产品销售收入年增长率等指标。

然而,己有研究缺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测度的深入探讨,多数相关研究仅仅从创新产出角度选择单一指标进行研究,更加缺乏专门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指标选择。因此,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测度应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有属性,从更加全面的视角选择测度指标,使创新绩效的测度更加准确。

企业内部因素与创新的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企业内部因素与创新关系的研究较多,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而相关研究可以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加以分类:

1、股权结构对创新的影响。有较多学者详细探讨了股权结构对创新的影响,其中一部分学者更加重视股权集中度的作用。根据现有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股权集中度与创新关系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任海云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集中对研发投入的正面影响。与之相反,有的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对创新的影响为负。

如Battaggion和Tajoli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会对技术创新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杨建君和盛锁力认为由于投资者存在风险规避的心理因素,使得股权集中度越高越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并通过实证研究对这一负面影响进行了验证。还有部分学者认为股权集中与创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如文芳通过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研发投资之间存在“N”型关系。冯福根和温军通过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也有部分学者对股权性质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有较多学者认为非国有控股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水平。如Madden和Savage认为企业私有化可以降低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

2、董事会治理对创新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包括了董事会规模、内外部董事比例和领导权结构三个方面。对于董事会规模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大多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过大会有一定负面影响,如孙永祥认为董事会规模过大,一方面会带来董事会成员沟通困难,另一方面会导致董事会对总经理监督的困难,因此董事会规模较大反而会导致公司缺乏创新,从而给企业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并且基于上市公司的数据对这一结论进行了验证。

徐金发和刘翌认为董事会规模扩大会导致董事会决策缓慢、程序繁琐,并且在一定情况下使董事会成员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因此董事会规模的缩小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赵旭峰和温军基于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成负相关关系。

对于内部董事比例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学者们的意见存在较大差异,如Baysinger等研究发现,内部董事比例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Zahra等实证研究发现外部董事规模的增加对企业创新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周杰和薛有志的实证研究显示,内外部董事比例的变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明显。

冯福根和温军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占在董事会中占比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王永明和宋艳伟基于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独立董事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之间的实证结果不显著,因此认为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对于领导权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也存在正反两方的争议,如Cannella和Lubatkin认为,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为正。Lane的研究结论说明两职合一的情况下,企业决策更加灵活,能够有效促进创新水平提高。

张宗益和张湄以高新技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发现两职合一对企业的研发投资影响为正。而Zahra等以美国中等规模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两职分离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刘伟和刘星以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3、高管团队成员特征对创新的影响。由于高管团队作为企业的核心团队,其所制定的战略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创新水平的提高。因此,大量相关研究考察了高层管理人员基本特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了高管团队成员的年龄、任期、教育水平、职能背景等方面。Camelo-Ordaz等以家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高层管理人员的教育水平提高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面影响。

韦小柯以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高层管理团队人口统计特征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团队任期对研发强度的负向影响十分显著,同时团队技术背景的正向影响也较为明显。

文芳以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高管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与公司研发投资强度显著负相关,而团队平均任期和平均受教育水平与公司研发投资强度显著正相关。马富萍和李太以资源型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发现,高管团队任期与技术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教育水平与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4、经营者激励机制对创新的影响。由于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进而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大部分学者都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niangudus.com/gswh/24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