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博士毕业的他,怀揣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始终奋斗在科研、产业一线,助力汕尾海洋产业稳步向前发展。他就是黄献培,现担任市海洋产业研究院院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育与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潜心科研成果卓著
汕尾是海洋大市,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长达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年,作为我市首位入职的全日制在站博士后,黄献培依托市海洋产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相关科研条件,瞄准我市海洋产业行业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以第一发明人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4项。其中授权专利《一种基于还原糖催化氧化的虾蟹壳高值化综合利用方法及其应用,专利号:CN.X》利用生产虾仁产生的废弃物虾壳提取目前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多糖化合物(壳聚糖),在市海洋产业研究院实验室小试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在市维明生物特色产业中试基地完成中试产品的工业化生产,生产的生物保鲜剂壳聚糖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该技术不仅解决了汕尾市国泰食品有限公司虾仁加工废弃物带来的极大环保压力,而且变废为宝,对虾壳进行了高值化开发利用,为该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科技驱动力,预计每年可给该公司带来综合收益万元以上。他还为汕尾市维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新的技术改造工艺,在旧蛋白肽生产线上直接更新后即可生产更高产值的壳聚糖,该生产工艺几乎不产生污水,所有产物均得到综合利用,预计每年可为该公司带来新增经济效益万元以上。该发明专利第三方评估预期横向转化资金突破万元,带动汕尾地区水产养殖产业近千万元产值增长。
工作中,黄献培坚持以科研带动生产、以生产促进科研的思路,主持各类科研项目5项。包括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1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3项,校级启动课题1项目,上述企业委托项目预计可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形成产值万元以上。另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团省委和市科技局项目各1项。此外,共发表科技论文10篇,包括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5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留才用才赋能发展
人才是“智力引擎”,是驱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黄献培主持建设我市第一家海洋环境基础研究实验平台,主建及共建实验室4间,分别是“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水产养殖与病害防治实验室”“水产品室内养殖模拟实验室”“理化检测实验室”“样品前处理实验室”。经该学校批准成立“水产养育与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申请获批“汕尾市人才工匠创新工作室”——黄献培博士后创新工作站,组成了一支年轻又有冲劲的水产养殖与加工科研教学团队,带领团队积极宣传知识产权知识、水产养育与加工技术推广和现代农业品牌建设等,指导和协助企业申报国家地标、行业标准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等。
同时,黄献培积极参与该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以科研成果为支撑,利用科研成果的产出的效应,提升职业教育师资和以及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水平。其中,指导年轻教师申请获批教育厅创新人才课题1项、院级重点课题2项,发表科技论文3篇;参与精品课程建设1项,实训室建设3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年“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A类(生命科学类)省级一等奖(),该奖项为此次大赛粤东地区高职类院校在科技发明A类获得的最高奖项,实现了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在生命科学类奖项零的突破;指导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首次参加省大学生生化技能大赛,以零失误的结果斩获一等奖,学生现场操作技术被选为赛事新闻稿的封面;指导学生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1项,走出了一条人才引领驱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新路径。
黄献培还聚焦市委中心工作,主动建言献策。今年,他参与了年汕尾高质量发展博士观察团活动,作为“兴海强市”博士观察团团长。在调研时,他带领来自其他战线领域的人才代表走基层、看一线、访专家、诊问题,围绕加快推进我市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金点子”,并与全体团员共同努力形成了调研报告,为市委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
黄献培表示,他对于汕尾海洋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并将全力支持、参与其中,特别是在汕尾特色水产品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领域展现汕尾水产人的担当作为,为汕尾高品质实施“兴海强市”示范工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应有的力量。
来源:汕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