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基金,明星经理,的魔幻开局
如果问年第一季度的最热关键词,我想,一定是基金。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基金其实是个很遥远的词汇,尤其是对那些从父母那里继承了通过储蓄、银行利率、甚至把现金压在家里的90后或95后来说,基金也好,股票也罢,凡是今日涨明日跌的理财,似乎都是很有风险的。
在年初,我们做过一次千人调查,统计发现,绝大多数年轻人只能接受5%~10%的“损失”,更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接受5%以下的本金亏损。
而去年年中到今年年初的全线飘红,尤其在年开年,A股乘风破浪,上证指数一路冲上点,刷新了近五年新高,让无数人淡忘了小时候数学应用题里耳提面命的风险,大胆入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消费、医药、新能源、科技类自春节过后大量基金出现了高回撤,造神运动也开始随之放慢,基金经理也只是普通人。
不管在哪个年代,擅长投资理财,股票基金的人,都是凤毛麟角,百里挑一。
目前,全国有近家基金机构,平均每个公司仅有十余个基金经理,而真正能混成“大神”的,屈指可数。
有人算过这样的一笔账,放眼全国,同时满足在业内深耕7年以上,生涯年化收益率始终保持在15%,所在公司为行业top50,并且手中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亿的基金经理,只有5名。
而在众多基金“门派”中,却出现了一个“锐利异类”——冯明远。
继成长型基金顶流张坤、刘彦春之后,极度分散的、科技风格的新兴成长股选手冯明远进入到大众视线中,其所管基金近5年收益率达%,成为近几年靠业绩带动规模增长的突出代表。
Wind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一季度末,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近5年收益率高达.37%,位列同类股票基金第四名,最近三年业绩也达到.63%,排在股票型基金前三十名。
尤其在市场大跌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后,不少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大幅回撤,冯明远却穿越短期阵痛,其所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