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问卷调查调整不改牛市预期,银行地产

红周刊记者

林伟萍

市场调整是情绪原因,牛市初期都会出现暴涨暴跌,而熊市的特征是阴跌。两年来A股市场的“明星板块”,依然备受私募机构追捧。当前是建仓银行股的好机会,估值修复将是银行业整体性的机会。疫情反复对资本市场没什么太大影响,市场此前已经消化了疫情常态化的预期。

7月16日的暴跌,让此前浓郁的牛市气息再度受到市场质疑。不过本周《红周刊》随机问卷调查的46家私募机构(含外资机构)投资者中,依然对未来前景偏乐观,认为是“结构牛行情”或“健康牛行情”的机构,合计占比高达91.3%。参与调查的机构中,高达87%持仓在六成以上,其中26家机构持仓在80%~%。46家机构投资者持仓主要集中在消费、科技和医药股,银行、地产和基建也受到部分机构的追捧。

调整不改私募机构牛市预期

高仓位低杠杆布局优质资产

为保证样本多样性和准确度,此次参与《红周刊》调查的46家机构中,既有资产规模亿以上的国内外大型私募,也有资产规模在0~10亿的小规模私募机构(见图1),其中11家机构为纯A股配置策略,其他35家均为多市场配置。A股资产占比在60%~90%的机构为26家,占比74.3%。

在46家参与问卷调查的私募机构中,29家机构认为A股为“结构牛”,13家机构认为A股有望迎来“健康牛”。仅有2家机构认为7月份以来的市场上涨仅是短暂反弹。

“年肯定是结构牛的概率更大。”中海富林执行董事马喆对《红周刊》说。他认为,虽然7月份的上涨让部分板块估值大幅上涨,但市场整体估值较年“全面泡沫”仍有距离。

对于13日以来的市场持续调整,广东潮金投资投资总监刘跃对《红周刊》表示,政策导向要求慢牛非“疯牛”;机构抱团获利盘丰厚;北上资金流出和公募募集速度放缓;担忧7月底政治局会议收紧货币政策等因素合力导致市场调整。“如果月底的政治局会议继续保持货币政策宽松,后续市场慢牛行情更确定。”刘跃分析说。

而从持仓调研看,87%参与调研的机构持仓在六成以上,其中26家机构持仓在80%~%。仅6家机构持仓比例在60%以下,其中持仓在30%~60%的机构为5家,持仓30%以下的仅1家。7月份以来,多数机构持仓未动,部分机构小幅加仓,大幅调仓机构占比并不多(见图2)。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调查的46家机构对于使用杠杆态度都相对谨慎,仅6家机构使用两融杠杆,无机构使用场外配资。

“6月底以来我们对科技和医药等估值较高超出盈利预期的个股做了部分减仓,但总体上仓位仍比较重。”八阳资产董事长王志文对《红周刊》记者表示。

温莎资本投研总监魏新元则坚持“满仓”策略,他说:“市场调整是情绪原因,牛市初期都会出现暴涨暴跌,而熊市的特征是阴跌。投资者可以提前测算出自己对持仓个股市值的心理极限预期,当个股股价仍处于自己心理价位区间,就可以安心持有。”

消费、医药和科技

后市分化加剧个股机会仍存

虽然在近期的市场调整中,消费、科技和医药板块个股领跌。但作为近两年来A股市场的“明星板块”,依然备受私募机构追捧。从此次问卷调查看,46家机构持仓个股中消费(33次)、科技(32次)和医药(29次)的出现频率最高。对于下半年上述三大板块的投资机会,20家私募机构持全部“看好”的态度,另有6家机构仅看好科技股、1家机构仅看好医药股。12家机构对上述三大板块的下半年行情持观望态度。仅7家私募机构对下半年消费、科技和医药股的市场行情明确给出“不看好”的态度。

“估值高企是近期消费、医药和科技板块个股调整的主要因素,下半年白酒等消费板块龙头股仍是业绩增长比较确定的板块,考虑到前期涨幅,在近期市场调整中调整幅度可能会大于指数,但深度回调可能性不大。”刘跃分析说。

而参与调研的北京某中型私募则认为,茅台和五粮液当前仍处于估值合理区间,心理预期市值分别为2.6万亿和1.2万亿。“茅台正从经销商体系向自营体系转变,原本对经销商出厂价为元/瓶,而对商超出厂价为元,茅台今年利润仍有望两位数增长,35倍市盈率以下是可以考虑适当建仓的。”

对于科技股的未来走势,刘跃分析说:“半导体短期内估值较高,获利盘较多,此次调整幅度可能会更深。一方面受益于海内外短期需求的抑制,外围一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压抑估值。但调整过后,可能在8月下旬前后,我们会重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niangudus.com/gsyq/24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