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艺术品投资市场是国际公认的三大投资市场,仅次于房地产、股票。据全球最权威的TEFAF艺术报告显示,艺术品市场每年交易额在-多亿人民币,年均交易额为亿人民币。但经调查,中国可进一步挖掘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潜在需求大约2万亿,是整个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的四五倍,足以说明艺术市场的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为什么说未来10年中国最大的投资机会来自于艺术品投资市场?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是不是有人信口雌黄?是不是新一轮的忽悠?我们先看看下面的分析,再下定论不迟。
我国艺术品消费市场逐渐成形,国情显著
艺术品消费市场主要由原创艺术品、艺术衍生品、文化艺术品等组成。其中,原创艺术品除了消费功能外,更多表现在收藏和投资功能,艺术衍生品、设计产品市场则是非常鲜明的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在艺术市场交易中,艺术衍生品的成交额要6倍高于艺术原创品的成交额。随着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新兴的艺术品消费市场正在中国逐渐形成。根据《中国艺术消费品指数》调查报告,价格亲民的艺术家原作、特色艺术展览的周边衍生产品、艺术家及设计师与品牌跨界合作的时尚产品,是目前最受中国艺术消费人群青睐的板块。
至年,我国艺术品市场总体交易规模年均增长率约为8.5%,专家预测,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规模将有望达到亿美元,拍卖以外的一级市场也将达到51亿美元的成交额。
财富增长和消费升级是艺术品消费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目前,大众富裕群体(个人可投资产在60万至万之间)、年轻消费者及网络购物是主要的消费驱动力,预测可推动1.8万亿美元的消费增长。从年龄结构看,大众艺术消费人群中,30岁以下占50%,30至40岁近30%,80后和90后已然成为艺术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
从艺术消费产品单价来看,元是中端、高端市场的分界线,仅有不足10%的消费者可以接受元以上的定价。但是数据增长趋势显示,年均收入2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尽管数量只占20%,但其消费总额却占42%,中高收入阶层是艺术品消费市场的核心群体。
中产及以上收入阶层是艺术品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随着经济增长,我国富裕群体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年,个人可投资资产在60万以上的大众富裕群体已经超过万人,估计到年将突破万人。调查数据显示,旅游、运动及收藏成为该群体最偏好的三种消费方式。且家庭资产越大,对艺术品收藏的偏好度越高(图2.1)。珠宝、字画是富裕阶层最感兴趣的收藏品种,其次为玉器、瓷器。接近50%的艺术品消费金额在10万元以下,消费金额在10-50万之间的交易占比35%。
艺术品和文化消费市场供给现状
作为最直接的艺术品销售场所,画廊在艺术品供给市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年,中国艺术市场总成交额达到.8亿美元,同比上涨14%,其中70%来自拍卖。
在拍卖引领着成交额增长的同时,画廊由于前期投入较大,收入不稳定,近3年来发展缓慢。售价5万元以下的作品达到50%以上,年销售作品超过20件的画廊只占60%。目前,国内画廊发展呈现艺术品消费的导向,“让生活艺术化”成为多数画廊生存的实际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画廊的艺术品购买者60%是来自IT行业、设计行业、艺术行业的艺术品爱好者。另一些则来自财富阶层,如企业家、名人等,这部分人群占27%。此外,以投资为目的企业收藏有13%。同时,90后消费者(藏家)在画廊消费者群体中的占比在不断增长。
另外,根据蘇富比最新拍卖成交额数据显示,蘇富比全球拍卖成交总额中28%来自亚洲藏家,全球成交价最高的20件拍品当中,8件(40%)也是由亚洲藏家投得。年轻藏家愈益活跃,在亚洲区拍卖中,年轻卖家(40岁以下)占整体23%。6月份因应现今年轻藏家收藏品味而策划的「当代艺术专场:TURNITUP」,年轻买家比率更高达40%。
数据充分说明,艺术品市场的投资随着居民消费升级也相应增长,仅年一季度,文化艺术品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7%。由此看来,整个亚洲艺术品市场不断扩展,藏家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中,预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即将井喷。
五大要点决定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即将井喷
1、两极分化的社会财富使得大量房源掌握在一部分人手里,随着国家各种限制,这部分房子很快会流入二手市场,楼市会再次降温。而退房后的大量资金,将使得股市和艺术品市场再次升温。
2、占有大量财富的“富人”们更会游离于法令与政策之间。房产是明的不动产,有目共睹,需要房产证,交易变现困难,而艺术品是暗的不动产,无人知晓,无需证件,变现方便。有很多东西是不论大小的,一块古玉,一副名画,绝对抵得上一座豪华别墅。
3、既具有学术价值又颇具含金量的艺术品交流与行贿受贿之间天衣无缝,许多画廊成为官僚敛财之所,今天收受的字画明天又挂在店里销售,而精神生活的普遍提高也使得这些东西很有市场。
4、和房产不同的是,好的艺术品,不可再生,具有稀缺性。其实用性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
5、对房屋刚性需求的群体,最终会因各种惠民政策放弃追求刚昂的商品房,房产增值萎缩,资金会再次合理流向股市及艺术品市场。
业内专家认为,大量资金选择投奔艺术品市场,一方面是因为股市不景气、房市涨幅趋缓,相对于股市及房地产而言,艺术品是最安全的,是投资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艺术品投资已经渐入人心,随着中国财富的增长,艺术品经济在中国已经形成。
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利好消息,预示着传统文化的再次回归,以及传承和创新。文化艺术品投资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内经济的推动具有着重大的意义,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今,国家、人民对文化艺术高度重视,更加坐实艺术品投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事实。
艺术银行家族十分看好艺术品投资市场,艺术品市场的资本不断注入,致使艺术品不断涨价,货币的不断贬值,无形中又托起了艺术品投资市场一片天。未来十年间,艺术品投资市场将迎来高峰。
许多收藏家经历过或大或小的经济危机,但却没几个人经历过新冠病毒这样席卷全球经济,且影响深远的灾难。这股浪潮不仅让90岁的“股神”巴菲特变成了“巴韭特”,也令全球艺术市场被迫按下暂停键,以至于没人能准确评估市场目前的衰退程度究竟有多大。而且从社会隔离到复工,再到信心恢复如常究竟要多久,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不过随着亚洲区的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艺术市场的车轮也开始缓缓起步,无论是正热火朝天的在线拍卖;还是将在6月中下旬重启的北京拍卖;亦或是几乎所有香港拍卖行都“挤挤一堂”的7月第二周。一切似乎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对于大多数艺术市场的参与者而言,困扰依旧存在。尤其是部分现金压力较大,早打算在年将艺术品变现的藏家,最担心的恐怕是:在这次肉眼可见的市场“大衰退”里,我收藏的艺术品还应该卖吗?
打持久战
很多时候,宏观经济因素会对艺术品销售环境产生影响,比如年金融危机对艺术市场的冲击很多至今仍未修复,随着新冠病毒继续令全球经济陷入瘫痪,许多人都在猜测它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然而,经济衰退并不一定意味着现在不是拍卖艺术品的好时机。根据一些专家的说法,当经济放缓时,艺术品市场的需求可能会继续保持稳定。“这在心理上非常复杂,”富艺斯副主席让-保罗·恩格伦(Jean-PaulEngelen)说。他在这个行业工作了30年,经历了从互联网泡沫破灭到年金融危机的一切。“这很难一概而论,但我们都看到,如果全球经济形势不好,通常所提供的产品就会更少。这并不是说没有市场,而是没有卖方。总会有买家,特别是顶级作品。”
尽管如此,要改变人们的情绪还是很难的。“当一些人开始逃跑,大多数人会跟着逃跑——即使火还没有烧到他们跟前,”艺术顾问丽莎·希夫(LisaSchiff)说。“很少有人有足够的勇气在这种低迷的市场中逆行,但我还是想说,这的确是应该继续前进的时候。信心可以真正推动市场发展。”HeritageAuctions现当代艺术总监利昂·本里蒙(LeonBenrimon)回应了这个的观点。他说:“与我们保持沟通的大多数藏家都保留着自己的作品。但是在我看来,这没有意义,因为现在艺术品市场仍然很强劲。”本里蒙预计,新冠大流行可能对许多人造成长期的财务压力,随着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可能会出现大规模抛售行为,“从现在到秋季,市场将会枯竭,迫于压力,人们会大量抛售手上的作品”,他说。当然,不管市场状况是好是坏,应对市场状况的最可靠保障,都是拥有真正出色的作品。“好作品在任何市场上都能卖到好价钱,”恩格伦说。“对于特别的作品,市场环境并不重要。一些藏者的收藏需求是长期存在的——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种环境下,要么降价出售手中的藏品,要么将期望出售时间拉长,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价格会降多少?
但是特别的作品就那么多,绝大多数人收藏的都是中等水准上下的作品,面对扑朔迷离,且衰退势头更明显的市场环境时,很多艺术品在今年销售都被迫要打个折。而折扣幅度也与作品质量有直接关系(可见收藏在精不在多)。
佳士得前美洲区总裁道格·伍德汉姆(DougWoodham)给出了一张表,便于直观理解各个不同层次的艺术品会面临怎样的降价幅度。经常出现在拍卖会上的艺术家往往是最有名和收藏范围最广的。当这批艺术家的一件杰作出售时(无论公开拍卖或私人出售),收藏家们往往愿意为这个他们可能十年一遇的机会而“竭尽全力”。他们的收藏意愿不太可能受到严重衰退的阻碍,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今年支付的价格可能与年购买时的价格一样。但是同一位艺术家的其他作品也可能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市场上买家变少了,想快速卖出作品就不得不接受折扣。如果艺术家是众所周知的市场明星,那折扣的幅度也会有一个底线,因为某些投机者们也在准备浑水摸鱼,低价吸纳一些“货”,再转手谋利。这类艺术品的售价可能会比去年低10-25%。至于这些艺术家的次要作品,由于投机者不会追逐他们,老练的收藏家也不会追捕,因此卖家必须同意更大的折扣才能达成交易。在矩阵的中、下方的艺术家少有收藏家了解或感兴趣。现在,也有更少的投机商愿意将资金投入这类艺术家。因此,如果画廊希望完成交易,相对于第一层艺术家,画廊将需要以大幅折扣吸引买家。
避免踩踏
如果处在一个降价趋势当中,跑得快的人,可能是损失较少的,但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难免会形成市场踩踏。根据古老的供需法则,如果你的艺术家有很多作品正在出售,现在可能不是交付的最佳时机。当然,除非你有艺术家的杰出作品。“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艺术作品成功(或者说卖得更贵),”恩格伦解释说:“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拍卖行经常会对某些作品说不,是为了确定拍卖市场之外,其他市场也能保持稳定发展……这不像股票,你可以在开市时的任何时候全部抛空。如果我们觉得市场上有太多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就会拒绝销售。”
年7月香港春拍中,富艺斯将出售两幅赵无极作品《22.6.63》(估价:万-万港元)和《24.10.63》(估价:万-万港元)“这实际上取决于您要出售的作品是什么,以及拍卖行已经拥有多少该艺术家的作品。”她补充说:“你可以闻到行情的味道。”幸运的是,确保一件作品能卖出去符合市场的最大利益,所以画廊和拍卖行会做必要的研究,并帮助监管任何特定艺术家的作品供应。恩格伦解释说:“大家有共同的利益,那就是使艺术品成功。”
保持学习
其实不光是新冠疫情期间,艺术品的出售时机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持有者。与任何市场一样,人们必须非常熟悉他们所销售的商品,才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卖出。这意味着你要对你的作品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当前的趋势保持敏感。比如,想要找到销售的最佳时机,就要把握艺术世界和更广泛文化的脉搏。“市场总是存在的,但对于某些艺术家或特定群体来说,市场总在某些时刻更加活跃,”恩格伦解释说,“就像现在,市场对年轻的非裔美国艺术家的需求就很高。”根据恩格伦的说法,准委托人最好注意一下,某位艺术家过去曾在哪里销售过作品,他们曾举办过多少场展览,哪些策展人支持过他们,以及它们与他们的艺术同行和画廊之间的关系,等所有人际关系网。
奈良美智《背后藏刀》在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1.亿香港成交,大幅刷新了艺术家拍卖纪录“如果您不知道这些事情,你很容易误入歧途。”他警告说,“虽然拍卖是可以自由查阅的公开数据,但它们并不能告诉您所有信息。”了解艺术家作品在艺博会和画廊展览中的售价,为了解二级市场的需求和表现,将提供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另一个好的市场信号是,艺术家即将举行大型回顾展或大型机构的个展。希夫说:“为一位杰出的、已故的或年长的艺术家举办大型回顾展的前一年是拍卖的好时机。”例如,奈良美智市场在年大爆发,与他在年的多个博物馆回顾展有关。然而,由于新冠病毒危机,世界上大多数博物馆都暂停了节目,这将如何影响收藏者对艺术家作品的需求,还有待观察。
如果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