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如何下好农业防灾减损先手棋广东农

本文转自:南方PLUS

有惊无险地度过虎年“倒春寒”后,潮州饶平县正绿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经理谢惠平深感庆幸:“往年蔬菜受冻就坏死,今年多亏了保险公司帮忙防灾防损,我们几乎没受损失。”

这是广东农业保险将服务从“事后理赔”向“事前防损”转变产生的看得见的效果。构建“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体系被认为是广东大力推进农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念。在此理念下,广东银保监局引导保险机构在“防”字上下功夫,推动“防赔并举”“以防为先”的保险理念逐渐在行业、基层政府、农户中形成共识。

在“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理念的引导下,广东如何推动农业保险由损失补偿者向农业生产风控辅助管理者转变?从实践看,将防灾减损服务体系化嵌入农业生产流程,可以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变化?南方日报记者深入12个地市开展了调研。

“以防为先”深入农心

比“赔多少”更重要的是“降损失”

回想今年2月的那场寒潮,谢惠平对保险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寒潮橙色预警”“伴有强降雨”……手机收到一条来自人保财险的天气警报,他参照“防灾手册”,立刻组织农户抢收荷兰豆、螺丝椒。夜晚气温骤降,保险公司提前送来的一吨增温块让“怕冷”的蔬菜有了“暖炉”。

正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灾措施,让谢惠平度过了一个“零损失”的寒潮,他第一次意识到农险可以发挥比赔偿更大的功能。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肇庆。四会绿樱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叶灿开也庆幸“防”得及时。“寒潮前,中华财险送来薄膜袋给水果保温,我们96亩火龙果、98.5亩木瓜的最终损失率降低了60%左右。”叶灿开感慨,对于农户来说,很多时候减少损失比获赔更重要。

四会绿樱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火龙果。

在湛江,曾因台风损坏网箱遭受惨重损失的养殖户张大叔算了一笔账:“保险公司如果能够像我们的帮手一样,提前一两天告诉我台风的情况,通知我及时捕捞网箱的鱼,就能减少很多损失。”

调研中,记者看到,由灾后的“雪中送炭”向灾前的“雨前送伞”转变,农业保险“以防为先”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这是《关于大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带来的新变化。

作为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施工图”,《实施意见》明确要“将农业保险纳入农业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发挥农业保险防灾减损的市场功能、专业作用”。为此,广东将“防灾减损效果”单列成项,作为评价承保机构、遴选经办机构的重要依据。

不止一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广东将“防灾减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让政府、保险公司、农户的“防灾”意识觉醒,不再只看重“是否理赔”“赔了多少”,还看“损失降了多少”。

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为何强调在“防”上下功夫?对此,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黄海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业保险服务链条中,“保”是基础,“赔”是基本功能,“防”与“救”才是实现“三农”风险减量管理的核心,其中又以“防”为重。他认为,做好“防”是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风险管理手段的重要体现。

在茂名试点岭南水果种植的防灾减损服务项目。

从“赔”到“防”意识的转变背后,是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重新思考。记者调研发现,过去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中,受制于保费规模过小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保险机构承保后收取保费,有灾赔付。“这个角色形式上有点像‘出纳’,偏向于简单的收与支,对应于保险的功能作用就是灾害发生后的经济补偿。”黄海晖指出,但遗憾的是保险公司参与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过程太少,更没有形成一体化的防灾减损安排。

过往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叠加保单跨年度核算的特点,容易在保险到底是否发挥价值上产生分歧。一方面,地方政府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niangudus.com/jbxx/24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