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ICphoto
美股两周四次熔断,指数跌去30%,股债双杀,流动性枯竭,波及全球金融市场
文
财新记者王力为彭骎骎特派香港记者尉奕阳
疫情肆虐,全球进入衰退。短短两周时间,金融危机仿佛已经来到。
从3月9日至3月18日,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美股四次触发熔断机制,连连创下历史纪录。3月11日,美股进入技术性熊市,即较当年高点跌幅超20%。3月19日,美股小幅反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较年2月12日历史高点跌去32%,基本抹去特朗普任内三年的所有涨幅。
同时,欧洲斯托克指数跌逾35%,WTI原油大跌24%,创18年来最低。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的话说,全球金融市场,已进入“真熊市”。
全球投资者向现金狂奔,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通通遭抛售。美国市场流动性时而承压,美国高收益债和欧洲主权债等领域危机隐现,全球范围内美元流动性短缺。全球似乎已处在金融危机边缘。
疫情恶化叠加市场动荡,令全球央行及财政当局在迟疑一段时间后,从3月16日起转入危机应对模式。
美联储更早进入“哪里失火,哪里灭火”的模式,财政部长姆努钦开始推动规模逾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欧央行也在3月18日逾越内部分歧,推出亿欧元的新购债计划。
3月19日,基于法国总统马克龙16日发出的抗疫“战时号召”,已经在巴黎家中封闭了五天的欧洲央行前行长特里谢对财新记者表示,美欧央行在保证市场流动性上已作出了“不错的努力”,加上“正在路上”的财政支撑举措,政策当局对市场及经济的支撑“某种意义上是从3月19日才开始显现出稳定市场的效果”。
同日,美欧股市小幅收涨,前一日飙涨的意大利政府债券收益率显著下行。各国政策当局仍需与疫情赛跑,避免实体经济面临的短期供需冲击变成永久性的损失,避免市场流动性吃紧以及经济阶段性衰退演变为大萧条加金融危机。
……全文共字
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