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内苑村的梁德怀老人,现年八十高龄。年,他从古建公司退休后,便开始用竹子和香椿木建造一座微缩版的西安城。前后共耗时23年。
完整的城墙,巍峨的古建。一座城、十三朝,尽显方寸之间。这是梁德怀老人耗尽毕生心血完成的一件作品,没用一根钉子、一滴乳胶,10万个竹木组件全都是榫卯合口。
全景微缩“西安城”,让人叹为观止。
在古代,榫卯的结构最能反映出工匠手艺的高低,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梁德怀老人不亏是古建出身,传承了这古老的手艺。
柱、梁、枋、垫板、桁檩、斗拱、椽子、望板等这些基本构件,相互独立,又严密扣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这座全景微缩竹木雕“西安城”,按照:1的比例进行微缩,长8.3米,宽5.3米,周长27.2米,面积近44平方米。
其中,还有钟鼓楼伫立,钟楼高18厘米,鼓楼高17厘米,雕花门窗的镂空处仅有1毫米左右大小,更厉害的是,城楼上的小门还能开合。
更详细的数据就不罗列了,反正我们外行人就是看个热闹。
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是老人每天工作的地方。屋子里的各类工具、操作台,甚至连加工机床,几乎都是他设计制造的。
如今,80岁的梁德怀老人行动不便,走路、说话都很费力,但他还在对作品进行局部加工、打磨。
对于耄耋之年的梁德怀老人来说,名利已是浮云,看得出在老人心里,所有坚持都源于热爱,23年间他一竹一木打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更是这一生对家乡的牵挂。
如今,我们在讲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梁德怀老人的23年的坚持就是工匠精神的一面。这种坚持在那些弄虚作假、唯利是图之人看来有些“傻”。在这个很多人都讲效益的年代,也显得有些“傻”。
但可以肯定的是,老人的坚持宣传了西安,宣传了古老的文化,必能让更多西安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并爱上中国的古老文化。梁德怀老人在人心里种上一粒种子,迟早会生根发芽。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闻风而至,尽量不打扰老人安静的生活,也希望有爱好收藏的人士或者博物馆能择机收藏这件作品,加以妥善保护。
来源:西安发布推荐阅读:村子不死?!长安的山、川、原、马路、村落……在深秋,原来这么美在韦曲,这个危险的动作每天都有人在做羊塬坊,几百年的古村今何在,不舍家园永难忘!东马坊,“三秦”之一,沣西新城的核心区朱坡村,唐代杰出诗人的故乡,千年积淀能否再续传奇长安区还有一座动物园,个个动物不一般二十年前在韦曲卖猪肉的人,现在身家过亿家在五星,拆迁中的苦辣酸甜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的长安县吗?那让人怀念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