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科研技术创始人如何前置设计创业

年,科学家创业的时代已经到来。最近的新闻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12月24日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为了激发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活力,鼓励科研单位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激励科学技术人员。

科技创新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核心的推动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点突破型创新,和国际上还没有的原发型创新出现。

但对于科研技术出身的创业者而言,技术是敲门砖,长板非常之长。但与之相对的,他们在诸如市场、销售等方面,也可能面临有短板的问题。

我们在调研了多位科研技术创始人之后,发现他们创业后往往第一个遇到的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很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关系?比如如何思考科学家与创始人身份转换的关系,让科研技术创始人能够更好的做商业决策?再比如如何思考科研与商业的关系,这背后涉及的是科研成果与商业现实之间怎么权衡取舍……

这些问题其实很重要,需要科研技术创始人有前置思考,并且在创业的过程中持续迭代,它们往往关系到公司能否再上一个台阶。

在第一期经纬科创汇上,我们邀请到了两位经验丰富的创始人——东方空间联席CEO姚颂、三迭纪创始人兼CEO成森平博士,与经纬张颖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我们把科研技术创始人的诸多经验与复盘整理总结,再结合之前张颖提出的《给科研/技术背景出身创始人的9条建议》,试图去回答以下这些问题:

●如何在科学家与创业者之间做角色切换?

●如何在科研成果与商业现实之间权衡取舍?

●提前设计好公司的核心转折点

这是经纬科创汇第一篇学习笔记,我们力求把会议上的干货整理提炼,呈现给各位科研技术创始人们。这些建议、观点有很多,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意识、一种前置的警示和担心,哪怕只是吸收了其中的一两个点,能把最适合自己的一个地方打通,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也期待能接触到更多优秀的科技创始人,去陪伴他们成长。以下,Enjoy:

1

如何在科学家与创业者之间做角色切换?

科学家创业的第一道坎,往往就是怎么做好角色切换。科研背景的创始人选择创业,其实本质是进入了另一个领域,要能打破一些条条框框,要接地气,甚至要有狼性。科研的归科研,商业的归商业。

科学家往往是顺向思维,喜欢从技术路线去思考产品形态,就像打一口井要求的是深度。但市场往往需要的是逆向思维,要根据商业需求去倒推技术匹配,必须得是一条八通道的高速公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有可能带领公司成功。

其次,科研与创业对人的能力要求也不同。科研非常需要想象力,它是科研能否突破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创业的过程中,执行力非常重要,甚至是能排到第一的影响要素,因为你有再好的想法,如果不能落地到客户端,也并没有什么用。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要求。

第三是视野要看多远。科学家往往都是着眼于攻克眼前的技术难题,不会去想过于远期的事情,基本上是做完上一阶段才需要去思考下一阶段该做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niangudus.com/gswh/25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