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字化调查消金获客偏爱引流,流量焦虑

中科公益爱心 http://nb.ifeng.com/a/20180503/6548169_0.shtml

BBTFINTECH

编者按:年初,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年)》,要求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对金融业而言,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是数字经济的时代要求,从这个意义上,金融业其实也是IT业。将于12月举办的第八届北京金融论坛,据此以“金融数字化拾级而上”为主题,而北京商报也将推出同主题的系列策划报道,聚焦金融数字化的底层技术、应用场景和数字程度。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从首批消费金融牌照开放试点至今,已走过12年,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机构在获客、风控、场景的细分赛道上的竞争“硝烟”从未熄灭。

而通过数字化能力的构建来提升业务水平、实现降本增效,几乎已是所有消费金融公司的必选项,也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在与各类机构的竞争中突围的关键抓手。

消金数字化做得怎么样,能否带领消费金融公司走出“普”与“惠”的经营困境,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研了业内16家消费金融机构,试图从贷前、贷中、贷后、输出、普惠等五个维度,深度复盘消费金融行业数字化应用情况。

其中,在贷前获客环节,消费金融机构的整体表现亮点颇多。

01业务模式并未全押“线上”

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中,用户至线下网点柜台办理的线下服务模式最为常见。在消费金融发展的初期,也是通过广泛铺设线下渠道进行拉新获客。行业的不断发展变迁中,更为便捷、灵活的线上渠道成为消费金融机构的热门选择,轻资产模式也带来了更低的运营成本。

在展业渠道上,统计结果显示,目前16家受访消费金融机构均开展了线上业务。其中1家机构业务布局接近%,基本未设置线下业务。剩余15家机构采用的是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方式,其中2家机构线下业务占比规模更高,剩余13家机构均是以线上业务为主。

目前来看,消费金融行业当前整体的业务布局中,头部机构招联消费金融与兴业消费金融分别代表了主营线上、主营线下的经营模式,公司业绩表现也处于行业前列。其中,招联消费金融首创“纯线上”消费金融业务模式,用户可通过公司自营渠道完成全流程服务;兴业消费金融线下业务占比规模高,但不同渠道的布局中均有数字化痕迹展现。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消费金融行业早前突飞猛进的势头在近两年间有所放缓,原本备受青睐的线上模式红利见顶,获客难度加大;重资产的线下模式也存在着高昂的人工成本和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基于展业的实际困难和业务扩张需求,不少消费金融公司选择调整业务模式,试水新领域。

因此,尽管部分受访机构并未明确指出线上线下业务布局的具体情况,但“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路径,在多家受访机构的回复中均有提及。同时,与科技驱动、数字化转型等相关内容,几乎也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共识。

例如,起身于线下业务的中银消费金融,近年来持续推动线上业务发展,截至年6月末,中银消费金融线上贷款余额占比已达到42%,较上年末提升7%,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主打纯线上消费贷款产品的中原消费金融,也在年启动了线下业务,通过对用户精准“画像”、分类对接,逐步形成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格局。

02贷前获客摆脱人工依赖

不论是何种运营模式,如何做好获客、活客、拓客工作,依旧是各家消费金融机构展业的主要思考课题之一。从受访机构反馈的内容来看,根据线上、线下业务布局的不同,各家机构在获客的打法上,主要依托的平台也各有侧重。

整体而言,消费金融机构获客主要还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一是线下业务组建自营团队;二是依靠线下第三方渠道;三是建设线上自营平台开展营销推广;四是与头部互联网企业或金融科技企业等第三方平台合作,进行引流拉新。根据受访机构反馈的数据,四种方式中,线上第三方引流是消费金融获客最主要的来源。

在线下业务部分,通过自营团队进行的陌生人拜访、客户转介绍、老客户续贷以及集团内转介绍等是常用的获客渠道;在线上自营渠道建设方面,16家消费金融均设立了官方网站和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niangudus.com/gswh/25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